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刺假牙

《何來出人頭地》



割了包皮

還是龜頭



——薰衣草,2007年。



今天研討課突然說到假牙這位詩人。報告同學和老師似乎都很喜歡這位後現代主義詩人。我就想起當年追求文學的我,第一次讀假牙詩集時就很討厭這個詩人。當時我還在博客寫了《何來出人頭地》和《幸好這將是他唯一的詩集》兩篇文章諷刺他,罵他。現在想來,覺得可笑。雖可笑,但給我再讀一遍,我還是會不喜歡他。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求放心

我佩服的是能“跑野”也能“操正步”;該“跑野”時“跑野”,該“操正步”時“操正步”。當年“跑野”時甩了一撥人,如今“操正步”還會甩下一撥人。讀書做學問也真不容易。

——陳平原《學者的人間關懷:跨世紀的文化選擇》,頁4。

李零讀《孫子》

我是把《孫子》當兵書讀,商戰,我不講。

——李零:《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頁24。

李零說《孫子》是鬥爭的哲學,人與人鬥。《孫子》是對人類道德的挑戰。他嘲笑那些打戰還說“人道主義”的人,一邊殺一邊救,本身就是諷刺。既然如此,爲甚麼商戰他就不說了?商戰不符合鬥爭嗎?符合。可是,《孫子》是兵書,所以他只說軍事,不教你如何運用《孫子》進行其他形式的鬥爭。商人不敢標榜“商以詐立”。這個當然!這就是詐啊!李零讀《孫子》,骨子裡還是道德。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小心理論

所謂的“闡發研究”。這也許是中國比較文學發展過程中必有的現象。嚴格說,這種研究的結果不會理想的。因爲某一國家或另一民族文學作品的形成,必然可以找出先天或後天,內在或外在等許多因素說明。兩個國家或兩個民族間即使類型相近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時,雖然彼此之間可能找出不少因素的相同點,但一定要用那種模式套在這種作品上來作研究,其結果必然會由於相異因素的遺漏或不受重視,而發生嚴重的偏差或誤解。

——劉介民:〈比較文學研究之方向和方法〉

雖然這是針對比較文學,但是同樣也可以針對哲學思想研究。強硬套用理論,雖然成果看起來很契合,但其實是削足適履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