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稱也。
段注:稱,各本作衡。今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頁707下。
古人有姓、氏、名、字。今人所有,姓名而已。愚氏,無從考。父母賜愚“銓”以爲名。愚怪此字之僻,母告曰只是爲了有個金部,望能賺多錢也。此字,今人少——或不用,而古書多用以謂“銓選”。用此字爲名,欲來日能當官乎?俗哉此名。遂自取雅號“無涯”。後查族譜,得知愚輩以“學”爲字。以當時研究顏子之故,又自取“學顏”爲字。愚遂有姓、名、字、號。近日好訓詁,得知“銓”可訓爲“衡”。故銓,權也。《說文》解權,“一曰反常”。司馬貞《史記索隱》曰:“權者,反常而合道。”子曰:“可與共學, 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是可知“權”之善而難爲也。以此爲名,是以此爲志。古人有改名以明志。愚喜幸無需取另名,而愈惜父母所與焉。愚由此亦感訓詁之微妙,惟學者能發焉,進而賦萬物以文。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吾所願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爲《論語》首篇首章。諸位莫以首兩句爲老生常談而等閒視之。三年求學而及此者,鮮矣。學者,貴能持之以恆,溫故而知新。是以學而時習之爲可說之事。玩樂之友多,講習之友少。故有同志於學之友到訪,互相點檢共勉,是爲可樂之事。或有學而不能得其樂。若不能說之樂之,則終有少欠。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未達說樂之境,則是未真知學也。又學在己,知不知在人,則人之不己知,何慍之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諸位能以中興文化爲己任,則誠是吾所願也。
——無涯
此爲“給新生的悄悄話”。錄於此以自勉。
此爲《論語》首篇首章。諸位莫以首兩句爲老生常談而等閒視之。三年求學而及此者,鮮矣。學者,貴能持之以恆,溫故而知新。是以學而時習之爲可說之事。玩樂之友多,講習之友少。故有同志於學之友到訪,互相點檢共勉,是爲可樂之事。或有學而不能得其樂。若不能說之樂之,則終有少欠。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未達說樂之境,則是未真知學也。又學在己,知不知在人,則人之不己知,何慍之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諸位能以中興文化爲己任,則誠是吾所願也。
——無涯
此爲“給新生的悄悄話”。錄於此以自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