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讀書

關了門,閉了户,把斷了四路頭,此正讀書時也。


少看熟讀,反覆體驗,不必想像計獲。只此三事,守之有常。



讀書,須是知貫通處,東邊西邊,都觸着這関捩子方得。只認下着頭去做,莫要思前算後,自有至處。而今說已前不曾做得,又怕遲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個難,又怕性格遲鈍,又怕記不起,都是閑説。只認下着頭去做,莫問遲速,少間自有至處。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補填。莫要瞻前顧後,思量東西,少間檐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



——朱熹《讀書法上》



想起余英時的引導,讀得這几段,如受當頭棒喝!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师生

我們師生三年日夕相處,一直很融洽,只有一次先生命我與樹棠做一件事,我們遲疑未即應命。事後我很後悔,次日佩蘭告訴我們,昨日之事,先生很生氣。我約樹棠向先生請罪,他不敢去,我曰,自己老師,無論如何,都不能不去。見面時,先生還起立相迎,笑容滿面。我們深表悔意,先生曰:

我平日自知脾氣很壞,昨日不願當面呵責,恐氣勢太盛,使你們精神感到壓迫,傷了你們銳氣。但昨日之事實不可諒。你們努力爲學,平日爲人也很好,所以我希望你們能有大的成就,但此亦不僅在讀書,爲人更重要,應該分些精神、時間,留意人事。爲人總要熱情,勇於助人,不可專爲自己著想!

先生所責正是我們的弱點,而在盛怒之下,仍顧慮到怕傷了我們銳氣,愛護之忱於此可見。

——嚴耕望:《治史三書·錢穆賓四先生與我》,頁251。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書荒齋新遷


書荒齋新遷,基本架構如故,依然是書架搭配張床。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記誦

公幼時,患記誦不如人,羣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顧棟高:《司馬太師溫國文正公年譜》,頁28。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殺出一條血路來

自古至今,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成果已是汗牛充棟,如果你想擁有一席立足之地,那就必須紮紮實實地下功夫,打通文史領域,“殺出一條血路來”。

——周勛初語,《師門問學錄》,頁218。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近代式的《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此書之所以深入人心,還與歷朝歷代知識分子在個人風姿與生活起居等方面慕魏晉風度有關。我給你講一件有趣的事。民國四年,袁世凱陰謀稱帝,用重金收買了一批名流,讓他們聯絡各方人士,共同勸進。繆荃孫爲當時勸進者中的重要人物。其時陳三立正寓居南京城南。有一天,他叫兩位學生胡小石、胡翔冬前去,讓他們到秦淮河邊的一家館子裏訂一桌菜,說是明天繆荃孫要來拜訪,兩位胡先生正跟陳三立學詩,故亦侍坐。那天繆荃孫偕同另一文人孫雄前來。入座後,孫雄羅哩羅嗦地講了一大堆,說是袁世凱給了某人多少錢,自己只拿到大洋五百元,因而憤憤不平。陳三立不理他,只喝悶酒。繆荃孫也不講話。酒至半酣,陳三立把酒杯一揚,目光逼視對方,只問了一句:“七十老翁何所求?”繆荃孫也只回了一句:“好歹已經上了《清史稿》。”其後二人不交一言,直至終席。陳三立援用王維《夷門歌》中的詩句,意在責問繆荃孫何以自毀名節?表明自己決不可能參加勸進,繆荃孫則表示既已出任《清史稿》的總纂,更無列名“貳臣傳”的可能,故可放肆一搏。這就是近代式的《世說新語》。


——周勛初語,《師門問學錄》,頁180-181。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以理化情

(莊子妻死),莊子始亦不能“無慨然”,此情也。“後察其始”云云,即以理化情也。以理化情,則“哀樂不能入”矣。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頁181。

理學家倡“存天理,滅人欲”,陳來已明其合理。其於情則“發而皆中節”,是亦有情。莊子則不欲有情矣。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學說之價值

惟辯者之所以“治怪說,玩琦辭”,是否果只爲“以反人爲實而以勝人爲名”,或爲發現真理,此則吾人所不知。然一學說之價值,與其人之所以立此學說之動機,固無關係也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頁168。

不以學說之動機非學說之價值,固爲其價值之獨立,然竊意不得謂其動機與價值之間無關係。若只問價值而不問其動機,則是功利觀點,亦抽離於歷史矣。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傳統禮儀的掩蓋下

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是飽讀過現代或古代神聖典籍的,他們不斷重複這些典籍裏的理論,把它們用讚歌的形式唱出來,不斷地引用,但在心裏,他們卻是殘暴、貪婪、渴望權利的。這些所謂的神聖典籍對人們有甚麼重要意義呢?它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人類來說,真正要緊的是如何擺脫自私自利,如何結束從未間斷過的暴力行徑,結束彼此間的仇恨和敵對——那些典籍、廟宇、教堂和清真寺並不重要。

——Krishnamurti:《靜謐之心》,頁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