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僞書不是廢物

如只爲研究哲學起見,則吾人只注重某書中所說之話之本身之是否不錯。至於此話果係何人所說,果係何時代所有,則絲毫不關重要。某書雖僞,並不以其爲僞而失其價值,如其本有價值。某書雖真,並不以其爲真而有價值,如其本無價值。即就哲學史說,僞書雖不能代表其所假冒之時代之思想,而乃是其產生之時代之思想,正其產生之時代之哲學史之史料也。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頁16。

不以人廢言,讀書亦如此。

3 則留言:

  1. 下冊審查報告、梁譯大乘起信論偽智愷序中之真史料,有談到這問題。

    回覆刪除
  2. 曾經我就有輕視僞書的觀念。這問題讓我想起康有爲的《新學僞經考》,即被判爲僞經則否定其價值。誠如陳寅恪所言,“如某种僞材料,若徑認爲其所依托之時代即作者之真產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僞時代及作者,即据以説明此時代及作者之思想,則變爲一真材料矣。”

    回覆刪除
  3. 西方學者就很重視這個,研究前都要先繙偽書通考,查一查看有甚麼忽視的。應該讀甚麼書都不清楚,先後不分,輕重不別,自然就別讓他辨別材料真偽了,還不夠格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