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對魯迅不滿?

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南高在廣義的新文化運動中,也發生過很重要的作用。《學衡》一出來以後就被魯迅痛罵,魯迅在中國大陸就是聖人,他說你好,那就上天,他說你壞,那就下地獄了。所以,《學衡》這一批人在整個毛澤東時代是完全翻不了身的,個個打到十八層地獄。

——余英時:〈人文與民主——余英時院士“余紀忠講座”演講全文〉,《人文與民主》,頁97-98。

我們更要嚴肅地對待自己的古典傳統,並消化這個偉大的傳統,以期收推陳出新之效。……“五四”時代的中國學人雖然激烈地要推倒中國傳統,他們自己卻正是從古典研究中翻出來的。

——余英時:〈民主與文化重建〉,《人文與民主》,頁113。

魯迅的古典功力深,又以爲因此自己思想有“鬼”,所以要青年少讀或竟不讀中國書。而余英時在《人文與民主》常爲中國傳統/文化辯護,敘述過程似處處批判魯迅。

9 則留言:

  1. 其然,其豈然乎?

    就節錄看來,余英時先生似乎只是在陳述事實。

    回覆刪除
  2. 余英時先生的文字夾敘夾議,不會只是在陳述事實那麼簡單。

    余英時先生對魯迅的不滿,可另見〈談魯迅與周作人〉一文。

    回覆刪除
  3. 首段文革時魯迅只是被借用,算進他的帳不公平。其實文革除非向政治投誠,否則不管學衡青鶴即便新青年也逃不了。看看陳獨秀的下場就知道了。被魯迅罵不過是其中一條罪名罷了。其實如果我們看當時文獻,引魯迅直評比較少的,多數是亂套。中共的本質就是歧視讀書人,甚麽學派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第二段那個是五四同仁常態,宋明儒者也是泛覽百家返之六經,五四學人也一樣,錢玄同陳獨秀都如此。不讀中國書一段要從大背景來考慮,那時還廢除漢字、廢除中醫、廢除舊戲呢。余英時在一場反右會議也說過,那時候全世界都是左傾的,這點在中國也可以同情與了解。中國的不幸是遇上抗日,使到這種情緒激化,而走上革命的道路。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早已眾所周知,中共自己也不否認的。

    魯迅的問題是早期談我,後期談我們,這是明顯的轉變。他也意識到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他矛盾之處比他人明顯,讀中國書私下也跟人分享心得,但一到公開場合,考慮到影響,就一定不說中國好,主要是中國那時候還是有盲目的愛國自大狂。魯迅說青年是光明,但他又懷疑青年其實並非那麼純潔。周作人說正常的人是貞女與蕩婦的結合,又說兩個鬼,流氓鬼紳士鬼,我通常是借用周二來看大先生。

    回覆刪除
  4. 謝謝同學的言必有據。

    能不能請問同學幾個問題?其實我很好奇,除了科研報告(?),什麽樣的文字才能稱得上是不夾敘夾議的呢?

    我們是人,都會有自己的偏見,就好像我的偏見是余英時先生只是在陳述事實。但是我忘了,“怎樣”陳述事實或陳述“怎樣”的事實本身就帶有他個人的偏見或見地。

    然這世界上,可有“絕對客觀”的存在?

    治史的,要對未來負責。余英時也許只是將他認為該說出來的事說出來。

    在探討余英時先生是否對魯迅不滿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注意余英時先生為何特別提出魯迅的陰暗面呢?

    我的學殖尚淺,懂得不多,偏見卻多多,還請同學多多指教。

    秀春

    回覆刪除
  5. 多謝秀春同學的意見。指教不敢當,討論即可。

    我認同您的看法。“絕對客觀”只能是一種信念,實踐起來不過只望有“雖不中亦不遠”之效。我讀余先生的文字亦如是觀。

    在我看來,余先生提出魯迅的陰暗面,主要目的在於打倒“聖人”,如五四分子打倒孔家店。魯迅不幸爲後人所利用成了聖人。余先生看似罵魯迅,實則是去掉“聖人”光環,還原魯迅。五四這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即不允許“獨尊”的局面出現。只褒不貶只會讓自己的視野狹隘。目前我所讀到的余先生對陳寅恪評價似乎都是一面倒的好。我便期待余先生有談陳寅恪不是之處的文章。

    回覆刪除
  6. 而余先生又為何要“還原”魯迅,“稱讚”陳寅恪呢?

    五四精神重要,只因為它打破了“獨尊”的局面?而所謂的“獨尊”局面又是什麽呢?

    回覆刪除
  7. 我的意思並非五四精神重要只因為它打破了“獨尊”的局面。而是打破“獨尊”局面是五四其中一重要的精神,即不允許有所謂“聖人”,有所謂“經學高於子學”。(五四“全盤西化”論不免走向另一種獨尊)改用李零的話,“去聖乃得真魯迅”。又如上面雨且熱的說法,用“貞女與蕩婦”、“流氓鬼紳士鬼”去看魯迅。

    余先生還原魯迅或稱讚陳寅恪,背後原因可能很複雜。然而最淺而易見的是,余先生痛恨中共,而魯迅是中共的聖人,陳寅恪是文革受害者。稱讚陳寅恪、還原魯迅,就是要罵中共。當然余先生稱讚陳寅恪不僅爲此。陳寅恪的人格與學術成就是余先生深服的。余先生也不只是提魯迅的黑暗面。在〈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一文,他便也稱許魯迅於整理國故的貢獻、嵇康情操及其先見。

    如余先生引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魏晉時代,奉崇禮教的看來似乎很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

    余先生謂這些話有些“夫子自道”的意味。我們亦可以此看魯迅之反傳統。

    回覆刪除
  8.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謝謝同學的提醒。

    是啊,世界是複雜的。但舉凡“公論”,必有他的道理。

    回覆刪除
  9. 我想用黨同伐異視角來看魯迅與余英時的關係,可能不夠體貼。我以為魯迅由始至終對余英時來說不過是個標本。

    余英時對陳寅恪的高度欣賞,主要是治學路數相近。一注重歷史的史學立場,鑑古至今的史學思想,釋證結合的史學方法。其二,獨立自由的學術精神,通識古今的學術品格,中西參照的學術視野。其三,文化託命意識、民族本位意識、學術承傳意識。

    大致三點我想雖不中亦不遠。

    回覆刪除